English

集石记

2000-07-13 来源:光明日报 ■立生 我有话说

已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收集石头。我没有钱,全靠对石头深深的爱恋,有机会时,顺手捡回来,细心整理,依自己的判断辨出优劣,以定取舍。无名贵的奇石,只是块块路边不被人注意的野石。但细细品鉴,也觉它们各有千秋,甚至也能有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可拍案叫绝者。

我有一粒小石,2厘米长,1.5厘米宽,0.5厘米厚,卵圆形,很规矩。全石两色,一为深棕,一为淡淡的乳黄,有一条优美而清晰的,但却极其柔和的分界线,恰到好处的塑出了一个美女般侧面的脸形。我用笔在石上轻轻点出一唇,一鼻,一眼,灯光下,那典雅、高贵、玉一般肤色的美丽便摄住了你的双眼。

我有一块上水石,那还是三十多年前我插队在深山之中发现的。记得那是我在大山里过的第一个春夏之交。在一个悬崖上,我看到七块贴在岩壁上很像是“上水石”的东西,于是在第二天与一个和我要好的人一起把它们弄了下来。这七块上水石,记得有五快形状不好,一块令我最欣赏的,曾惊得我目瞪口呆。一尺立方,层峦叠嶂,不加任何雕琢,便有山深无尽的清幽与浓郁,令人神往不已。我把它泡在学生时买的一个圆形瓷盆儿里,摆在几近家徒四壁的简陋居室,就把自己的身心从上山下乡的劳作中带入唐诗宋词的飘逸境界里去了。然而世上的事出奇的怪,越是好的东西,往往消失损毁的也越快。那年冬天,由于生活过于清苦,没钱买煤生不起火,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夜里,那块上水石连同我那圆形的瓷盆儿一起被冻碎了。我的心也随之懊悔了好多天。三十多年过去了,忆及当初,那块上水石之奇美仍依稀在我的心头,好事无常的叹惋也挥之难去。如今,尚存一块三十多厘米高,二十厘米宽,近十厘米厚,且中间有一天然洞穴的石头。细细品味这块石头,造型也算奇特,特别是中间的那个洞,使这块上水石顿然生辉。

在我们这座平常的山里,如果留心也能领悟到一点地质年代的雄浑。一道山梁夹在两道沟谷之间,北侧是永定河,南侧是清水河,两河交汇处就是由西边莽莽群山延绵而东的一个断头,然后正对一个有似乳头的小山包。在两河交汇的断头处,裸露着的山体,竟是比水泥浇铸还坚实的各色鹅卵石沉积而成的,足有二十来米高。遥远的过去,这里至少也该发生过不止百年千年的激流滚滚。而那形似乳头的小山包恰在这里挡住了汹涌澎湃的河水,在山的那一面,洪涛洄漩,反卷着沉静下来,泥沙裹步,形成厚厚的由细细的黄色胶质土壤沉积的土层。在这厚厚的土层里面有一种灰白色几百克至一两千克重形态千奇百怪如压紧的泥浆一样胶结的石头,这里的人们管它们叫浆石。开荒种地,这些浆石被清理出来扔到地头道边无人理会。但它们如太湖石一样多姿多态的形状,却深深的吸引着我,只要有机会,我就在这些浆石堆中翻找,虽说大部分都不上眼,但千挑万选,居然也偶有收获。前些年,我曾得到一块细长的,扭曲有致,变化极其丰富的浆石,细细的把它清洗干净,每每展玩,美透心里,然后再小心地用纸包好。

寻找浆石要有眼力。躺在路旁的浆石,表面裹满泥土,往往没有什么可观之处。但是,把它放在水里,细细挖去松软的部分,说不定就会得到一块玲珑精巧的美丽浆石。前两天在上班的路上,偶尔看到一块浆石,当时上班人多,挤挤挨挨,加上双手都拿了很多东西,所以没有捡回来,今天下午特意去找它,可它已经不在原地了,左选右选,还是选回一块,不知是不是那天看到的。放在自来水龙头下一边挖,一边冲,一个多小时后,居然得到一块折皱丰富,孔洞密布的美丽浆石。我又一次为自己的幸运陶醉了。

我喜欢石头,也陆陆续续收集了一些。收集石头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自娱,一种消遣,而且也能感悟些许人生的道理。许多哲人都曾说过,人生过的是一个缘字。而缘的有无,多在可遇而不可求之中。以石为例,天下名石千奇百怪,似没有完全一样的石头。任何人,都不可能收尽天下之石。石之奇,在石,也在人,羡慕别人的石头精,石头美,那也只能鉴赏,只能羡慕,万万不能生出占而有之的念头。自己喜欢,自己留心,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石头。世上万物,各有不同,要学会鉴赏自己遇到的石头的本领,这是一;其次,就是任何美的东西,并一定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等我们伸手去拿,要自己有机缘,有慧眼,还要有一颗肯思索,肯动手的勤劳爱美之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